顧玉純是《宣紙刺繡工藝》專利發明人、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《宣紙刺繡》唯一傳承人,中華宣紙刺繡研究所所長。
在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上,瓷器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。這種用陶土燒制再施釉、經過高溫焙燒的器具,無論從實用性還是藝術性來看都具有很高的價值。宋代是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,據史料記載,北宋官瓷用料極其考究,制作技藝復雜精細,器型參考青銅器皿,多為禮器,古樸大氣,依據釉層厚度不同顯現出深淺不一的青綠色,不繪不涂,器身滿布自然開片形成的細密裂紋,每一件都不相同。2009年,北宋官瓷燒制技藝入選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生命因傳承而精彩,在“時代記憶·非遺地圖”上,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、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,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。
近日,全國各地數十位國家級/省級非遺傳承人齊聚北京市昌平區仁臻文創園,為探討如何通過非遺、文創事業來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、創業和增收開展非遺文創研討會。
從一個普通的汝瓷廠工人,到生產經營科長、廠長助理,再到副廠長、廠長,李廷懷的陶瓷之路仿佛與拉坯、配釉、燒瓷聯系得并不是十分緊密,為何他搖身一變成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?
9月14日下午,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/社會學院民俗學專業主辦的京師社會學講壇民俗學系列第三十六講——“非遺保護的回望與思考”開講了。
2020年8月29日,香港文化產權交易所招商推廣會----海寧站圓滿舉辦!
我國對于文物、古跡等傳統文化的保護有著悠久的歷史,新中國成立以來,國家針對物質文化遺產出臺了許多保護性的法律法規。非遺的保護意識,我國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才開始出現的。